联系热线电话:
13980719288
宏迪:浅析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
发表日期:2020-10-13 文章编辑:宏迪 浏览次数:1115
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:
一代是20世纪70年代。采用模拟传输,占用带宽大(960个话路),因此用户极少。
二代是20世纪80年代。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,由初始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,占用带宽8—34Mbps。
三代为20世纪90年代。视频会议采用了电联(ITU)标准H.320。正式进入商用领域。传输带宽为64Kbps-2Mbps。
四代为21世纪。视频会议进入多媒体通信。基于标准H.323和SIP,将音频、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。适用于不同的用户,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。
视频会议终端所用端口与协议
什么是协议(Protocol)?假设我们到两个商店去买蜡烛,一个商店要付现金,一个商店只收信用卡。结果呢?我们在两个商店都付钱买到了东西。协议亦是一样,只是一种实现结果的手段。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选用不同的协议。IP网络中与视频会议传输有关的协议有以下几个:
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(TCP):
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网络传输协议。当数据包丢失时,它会进行纠错或要求数据包重传,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。IP数据网中使用的就是此种协议。因为其强调正确性,必然造成数据包的延迟,所以其并不是视频会议理想的协议。
User Datagram Protocol(UDP):
UDP与应用程序一同使用,只进行单纯的数据传输而不进行数据的纠错和重发。不是一种安全的IP数据传输模式。相对而言,其即时的工作方式却特别适合实时音视频的传输。
Real-Time Protocol(RTP):
RTP是被开发出来在IP网上进行实时多媒体传输的一种协议。RTP是一种基于UDP层的IETF标准。